搜贴子 搜作者(贴子) 搜作者(回复)
揭阳家教网首页 | 
社区首页 > 教师之家 > 浏览
楼主
【原创】“创新”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
  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,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”面对21世纪的接班人,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,是我们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。一位学者曾说:在中国,老师提出一个问题,十个中国学生回答,答案基本上一样,而这种现象在外国学生眼里是不可能的,他们十个人或许会讲出20种答案,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离奇的答案。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:一个人从小在思维上就受到束缚,怎能去创新?这就是我国的教育,它把学生简单地视为被动的客体,把人脑当作固定的容器,教师生硬地向其灌输知识,这种“满堂灌”,“填鸭式”的教学,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余地,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,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独立性。创新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,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,指导学生开动脑筋,寻找问题的答案,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,积极动手实践,养成对新问题、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新奇想法、创新点子淹没在我们的教鞭之下。
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,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。关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。
  一、 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,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 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,需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。而在教学中,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,“亲其师而信其道”,师生情感融洽,使学生敢想、敢问、敢说,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中,对学生的发言,不管对错,都应予以鼓励,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争议、大胆发言。例如: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,在学习“十几减9”时,提问学生如何想出答案来,学生们讨论热烈,各抒己见,有的学生说:“11可以分成9和2,所以11减9等于2”;有的说:“先从10里减去9等于1,1加1等于2”;还有的说:“9加2得11,所以11减9等于2”等等。对于这些答案,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那种算法比较好。这样既创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,又使学生交流了多种解体思路,收到了多项的反馈信息,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。
  二、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,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。
  课堂上怎样教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?我认为教学中学生才是认识活动的主体,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,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,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、体验成功的机会,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。那么怎样教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?这就要教师放手,让学生来展示自己,教师要仔细倾听,抓住关键进行点拨,不断的鼓励学生。
  比如,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,先在黑板上写出3、30、300之类的一组数,问谁能在每一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单位,并用“等号”把三个量连起来,这样提出问题,学生感到新奇,300比30比3大,怎能用“等号”连起来,学生陷入深思,当学生经过思考、讨论,发现可以用3米=30分米=300厘米,或3元=30角=300分等;这时,又适时提问:2、2.0、2.00这样的数是否相等?进而点明课题,小数的基本性质。这样创设教学情景,形成悬念,把学生引入到巧设的问题情景中,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讨论问题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成了主动的探索者,在探索中唤起他们的创造欲望。
  三、 循循善诱,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。
  在数学教学中,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思维敏捷、做题速度快、准确率高,也有学生学习新知识速度慢、出错多,其根本原因是思维品质的差异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中,要循循善诱,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,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、善于打破常规,能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、不同方面进行思考、分析,对学过的知识能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,较快看出问题的本质,抓住问题关键,做出正确判断。例如: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作业的检查,对不爱动脑筋、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要给予批评、教育,培养他们独立思考、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又如: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,回答问题要讲清楚、说明白。对思考、分析问题不完整或回答问题表达不明白、词不达意的学生要耐心帮助,引导他们把话讲完整,把意思表达清楚。如:在学习“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?”的应用题时,对题:“学校里有15棵杨树,10棵柳树,杨树比柳树多几棵?”,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:杨树多,可以把杨树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和柳树一样多,剩余的部分就是比柳树多的杨树棵树。这样,学生就对此题的解体思路有了较完整的解,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。
  四、 设计开放习题, 培养创新意识。
  教学开放题材是相对于传统题而言的,是指题目的条件多需选择,条件不足需补充,或具有多种解题方法,或答案不固定的题型。与传统的封闭题相比,开放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,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。
  (一) 设计条件开放题,激发创新意识。
条件性开放题的特点是题中给出的条件并非不多不少正合适。解题时,需认真观察、思考,去寻求适当而合理的条件,不足的要补充,多余的要舍弃,促使学生要作出正确的选择、判断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  (二) 设计策略性开发题,培养创新精神。
策略性开放题即“一题多解”的题目,其特点是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问题,而由于条件求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。解题时,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,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多种解题的途径,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,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
  如我在教学“购买东西”这一类应用题时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:“妈妈买香蕉回来后,告诉小明这样一些情况:我今天去买香蕉的时候,看到水果摊上有3种不同的香蕉,单价分别是6元、4元、2元,我拿了3张10元的人民币付款,又找回了6元,妈妈要小明想一想她是怎样买的,有多少种买法?”
  我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灵活思维,学生便得出了许多种解法。有学生认为只买一种香蕉,有的认为要买两种,还有人提出三种香蕉都买。学生是聪明的,在老师的引导下,他们便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综合的运用到这一题中,创造性的寻求到了这么多的解法。表现了丰富的解题能力。总之,联系生活学数学,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,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,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,让学生在数学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。
  由此,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、创新意识是不可忽视的。尽管它们是那么的微小,但绝对不能认为孩子的创新是“乱想”而批评,这样他那创造的嫩芽就被扼杀。
作者:黄老师(997398)06-07-02 10:30回复此贴
回复内容:
百分·揭阳家教网 ©2003-2015